市場熱潮下的品牌聯名效應探究與
Haribo(哈瑞寶)創立於1920年,以金熊果味軟糖(Pico-Balla)打響名號;Ritter Sport(瑞特斯波特)則是1930年代率先推出方塊巧克力,兩大德國糖果巨頭首度攜手,推出全球首款「軟糖巧克力」系列。這次產品將Pico-Balla招牌果香融入四方塊巧克力,每一口都同時享有軟Q咬感與滑順可可,成功在社群引爆話題。根據尼爾森(Nielsen)2022年全球品牌合作調查,高達60%消費者對跨品牌聯名商品抱持正面態度,並願意支付10%以上溢價嘗鮮;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21年報告也顯示,糖果與巧克力市場合併規模突破2,000億美元,占休閒食品市場超過20%。社群媒體監測機構Statista 2022年數據進一步指出,品牌聯名Hashtag在Instagram上增長45%、Twitter討論量提升30%,可見跨界合作已成公關與行銷的黃金利器。台灣市場同樣呼應此趨勢:國內公關公司2021年調查發現,超過52%消費者因品牌聯名進行二次分享,帶動觸及率與口碑擴散。對於致力於品牌聲譽管理與危機處理的決策者而言,Haribo×Ritter Sport的成功示範,正是下一步品牌布局的重要參考。
聯名成功背後的機制與策略解密碼
Haribo與Ritter Sport能在短短六個月內完成新品上市,關鍵在於研發、供應鏈與公關的全方位協同。首先,雙方成立聯合專案團隊(Joint Project Team,JPT),導入敏捷開發(Agile development)流程,將市場測試回饋快速迭代至配方與包裝設計,縮短產品開發期20%以上。同時,Haribo在果膠配方與口味控制上擁有百年技術傳承;Ritter Sport則掌握可可豆採購與包裝自動化專利(CompressBox技術),雙方優勢互補,有效降低15%成本。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2020年研究指出,應用敏捷研發及跨部門協作的聯名新品,上市前三個月銷量較傳統單一品牌新品高出25%;McKinsey & Company 也證實,講求共創(Co-creation)策略能讓消費者參與品牌研發過程,提升忠誠度與口碑傳播力。Haribo×Ritter Sport在預熱期更透過社群投票、AR濾鏡互動及KOL試吃直播,成功在Facebook、Instagram與TikTok累積超過200萬次觸及,完成品牌社群聲量的高速啟動。
可執行的品牌聯名策略及風險控管
策略一:預熱式小規模測試。先行推送限量試用包,並結合社群投票與意見回饋機制,在Google Trends與BuzzSumo等工具上監測關鍵字搜索熱度與互動率,預期觸達效率提升30%,確保最終產品吻合市場期待。策略二:分階段限量發售。首批限量3萬盒,搭配會員專屬預購及電商平臺API串接,實時掌握銷售動態,防範二手炒作與黑市交易;同時透過Code管理與雷射防偽技術,維護品牌信任。策略三:整合線上線下體驗。結合實體通路POP UP店與數位體驗站(Digital Experience Station),增強消費者互動,並同步推動網紅測評與口碑行銷,延長話題熱度。潛在風險包含品牌調性不符、供應鏈斷鏈或品質失控;建議在專案初期導入第三方風險評估(Third-Party Risk Assessment)、定期召開危機模擬演練(Crisis Simulation Drill),並確保危機反應手冊(Crisis Response Manual)完整到位。你認為下一波跨界聯名會是哪些品牌?歡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觀察與想法。
邀請連結: https://brandwarroom.tw/jo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