媒體公關

世代媒體消費大調查:年輕世代愛短影音、銀髮族忠於臉書,YouGov獨家洞察

品牌面臨多世代媒體使用偏好差異
在瞬息萬變的媒體環境中,品牌當下最大挑戰之一是如何跨越Z世代(Gen Z)到銀髮族(Baby Boomers)的媒體使用差異。根據YouGov 2025年媒體消費報告(Media Consumption Report 2025)顯示,約79%的Z世代受訪者每日使用YouTube(YouTube),而Instagram(Instagram)也有68%的使用率;相比之下,銀髮族中有64%受訪者仍每日登入Facebook(Facebook),可見兩大世代在社群平台偏好上出現明顯分歧。此外,Millennials(Millennials)高達74%表示定期收看Netflix等線上串流服務(Streaming Services),而傳統電視(Television)收視率逐年下滑,僅剩29%仍有固定收看習慣。品牌若仍以單一媒體策略切入,不僅觸達效率低落,也恐錯失潛在轉換機會。換句話說,如果你還抱著「一招打天下」的思維,可能已經跟不上這場多元化內容生態的變革節奏。中高階決策者亟需從宏觀全景到微觀內容,全方位掌握各世代的使用習性,方能在波濤洶湧的輿論戰場中搶佔先機。

數位生態與演算法推波助瀾多層面
世代差異背後,數位演算法(Algorithm)與商業模式驅動了內容分發與使用習慣的二次進化。YouGov報告指出,近52%的銀髮族認為Facebook推薦機制更符合他們的社交需求,而Z世代則偏好由演算法推送的短影音形式,如TikTok(TikTok)與YouTube Shorts,每日平均觀看時長逼近85分鐘。此外,Podcast收聽量也顯著成長,45%的Gen Z受訪者每週收聽Podcast,主要用於學習新知或減壓,與Baby Boomers的12%形成對比。此「平台即生態」的趨勢,衝擊了品牌由「主推訊息」向「共創溝通」的策略轉型。以某知名運動鞋品牌為例,將產品故事分別以長製作紀錄片(Documentary)上線YouTube,同時利用Instagram Reels發佈快節奏短片,就成功創造跨世代討論話題,品牌聲量較同期成長31%。然而,演算法的頻繁調整也意味著品牌必須在數據追踪(Data Tracking)與內容優化之間找到平衡,否則可能陷入「只做投放不做優化」的窘境。

多管齊下優化媒體策略並前瞻未來
面對世代分眾與演算法雙重挑戰,品牌可採取以下可行策略:一,打造分段式內容分發機制,針對Z世代優化短影音,同步保留長內容於Podcast或官方專欄,結合SEO(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)與SERP(Search Engine Results Page)優化,提升自然搜尋能見度;二,採用混合收費模式,結合廣告資助與付費訂閱,兼顧品牌曝光及深度觸達;三,透過用戶生成內容(User-Generated Content)與關鍵意見領袖(Key Opinion Leaders, KOL)合作,強化社群信任度並降低硬廣引發的抗拒;四,定期以A/B測試檢驗投放頻率與內容主題,避免受眾疲勞並精準掌握互動高峰期。此措施預估可提升整體品牌互動率20%以上,但應警惕平台規則變動帶來的觸及波動風險。展望未來,隨著Web3與元宇宙(Metaverse)技術成熟,品牌還能透過虛擬社群打造沉浸式體驗,建立跨世代忠誠度。您認為品牌該如何在多元世代媒體中找到最佳溝通切入點?邀請連結: https://brandwarroom.tw/register